去年第一季度,乐信推出了“先买后付”模式的产品“买鸭”,在近来发布的财报中,乐信透漏了“买鸭”的数据,上线第一个月的交易额为6000万,截止2021年5月,累计用户数为51万,服务商户数为1575个,交易额为2.37万元。
面对“买鸭”的第一份成绩单,有从业者觉得差强人意,有的觉得还有待观察。而乐信则称其为“新的下降点”。
“买鸭”是乐信在新消费赛道上主推的三大产品之一,推出以后,行业仍然很关注“买鸭”的表现,不仅想看“买鸭”做的怎么之外,也想透过“买鸭”看下“先买后付”模式本身的潜力怎么。
无论是否看好“先买后付”模式,很显著的一点是,国外的互联网平台们并不想或则说“并不敢”轻易地舍弃这个赛道。
01各种玩家集聚“先买后付”赛道
消金界了解到,去年的4、5月份,有赞对“先买后付”模式进行了公测,微商城单点可以在券后价、秒杀、限时折扣、拼团的营销场景中,使用“先买后付”功能。
公测期间,店家的服务费和手续费全免。公测结束以后,有赞要对单笔订单缴纳0.4%的先用后付服务费,另外还有交易的手续费。逾期订单和减值由有赞100%垫付,店家不用承当风险。
在消费者端,有赞的“先买后付”仅向陌陌支付分小于550分的消费者开放。对此有赞解释说,这部份消费者信用度高,且订购力强,有助于提高店面优质客群的比列。
在“先买后付”模式中使用陌陌支付分的还有拼多多。
用户在拼多多上开通“先用后付”,页面会直接跳转到陌陌支付,陌陌支付分要在500分以上才会开通,延后付款年限为15天,用户收到商品后15天,系统会手动确认收货并扣款,在这15天以内,用户可以退换,而且无需扣款。
拼多多的店家可以在后台自行设置先用后付功能,目前该功能仅对最高价200元以内的商品生效,店家开通“先用后付”功能之后,适用商品会生成标签。拼多多向店家缴纳2%的手续费。
很显著,有赞和拼多多“先买后付”的背后都有腾讯的影子,而腾讯对“先买后付”模式的布局远不止这种。
2020年4月,腾讯花了近15亿人民币竞购了俄罗斯5%的股份,然后在2020年11月,旗下的基金又了国外“西瓜埋单”1000万日元,持有20%的股份。
这两家企业,美国的,可以说是“先买后付”模式的先驱,“西瓜埋单”则是几乎完全仿效的产品模式。
与线上和线下店家合作,顾客在合作店家消费时,可以选择的分期付款服务,分4期还清,每两周为一期,逾期会形成罚款,但罚款上限为订单金额的25%,最高为8美元。不向消费者缴纳任何月息和费用,只向店家缴纳服务费,其费率开始为3%-6%。预计2021年,年收入大约为8亿美元,其中店家服务费占83%,消费者逾期罚款占14%,其平均费率会降至3.5%。
目前,“西瓜埋单”的合作店家还仅限于线下,对消费者不缴纳息费,但毁约金费率为每日0.747%,上不封顶,折合年化利率27.27%。对合作店家,“西瓜埋单”收取3%—15%不等的费率,其中,黄金店家为5%,瑜伽房则为15%。
那边腾讯这么深的布局“先买后付”赛道,那儿阿里肯定不甘落后。
近期,好多消费者在天猫购物时,步入到支付页面之后,系统会提示用户,是否开通“先用后付”功能。
消金界体验后发觉,天猫与芝麻信用合作,推出“先用后付”功能。芝麻分≥550分的消费者才有资格开通“先用后付”。
开通后会获得一个信用额度,最高2亿元。这此额度内,用户订购天猫上有“先用后付”标识的商品,可以“0元下单,到期付款”,在到期付款前可以选择付款或则退款。假如用户履约不及时的话,店家损失由天猫代偿,之后在用户绑定的帐户中主动扣款。倘若出现逾期,用户的芝麻信用和天猫帐号将受影响,但并不.征信。
可以看见,天猫版的“先用后付”并不是“花呗”的取代版,其扣款来源还是花呗以及支付宝绑定的其他信用卡或则借记卡。
腾讯、阿里、乐信、有赞、西瓜埋单以及仓鼠埋单,国外“先买后付”赛道上云集了大大小小的玩家。
02不是复制这么简单
“先买后付”模式在美国发展的很快,尤其是疫情影响之下,出现了爆发性的下降。加上登录资本市场以后得到投资者认可,国外平台觉得,“先用后付”的模式早已在美国得到验证,如今想将该模式复制到自己的场景中。“买鸭”、“西瓜埋单”都想要塑造中国版的“”。
但其实“先买后付”模式在国外的前景,并没有想像的这么美好。
在美国,先用后付模式被视为对信用卡市场空缺的一个补充,与信用卡相比,“先用后付”的征信门槛更低。
在这一点上,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完全不同。
在信用支付领域,国外早已有“花呗”、“白条”,都是先消费后付款的模式,并且早已产生很大的支付惯性。尤其是2020年以来,信用支付领域涌向了更多的玩家——美团月付、滴滴月付、360微零花、平安小橙花、腾讯分付等,信用支付领域产品层出不穷,竞争激励。
更大的挑战还有资金层面。
剖析“先用后付”这个模式,可以发觉,“先用后付”其实并不是信用卡、借记卡或其他金融产品的代替品,它是在用户原有的交行卡基础上,平台提供的一种支付弹性,在消费和付款之间,创造一个时间差,用户可以延后支付订购商品的钱,减轻短时间内的财务压力。
几乎所有的“先用后付模式”,策略都是对C端消费者主打时限长、门槛低、收费低甚至不收费,赢利模式是向B端商户缴纳佣金。
用户下单的刹那间,店家还会收到货款,这也是该模式对店家的吸引力之一——回款快,不用承当用户毁约风险。
这就意味着,款项是由平台垫付。欠款是多少呢?分四期的话,去除用户首付的一期,平台要欠款75%的资金。这对平台的资金要求是很高的。
从“西瓜埋单”合作的超市以及品牌来看,其目标用户与信用卡用户是重合的,也就是说“西瓜埋单”是要从信用卡那儿分一杯羹。从产品模式看,“西瓜埋单”对C端消费者是零息费的,这在理论上可以吸引一部份想省分期手续费的信用卡用户。
但别忘了,香蕉埋单分的是4期,而建行信用卡,以招商建行信用卡为例,在南京线下店面,有好多分期免手续费的活动,并且是分24期免息。论欠款能力,“西瓜埋单”怎么和建行比?
消金界注意到,在“西瓜埋单”的服务合同中,其服务由广东宜信普惠小额按揭有限公司提供,合作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农行、消费金融公司、信托公司、小额按揭公司、保理公司。
虽然,国外“先买后付”平台的融资远没有这么容易。目前平台的资金来源来自权益融资、债务融资及预收账款融通等。假如坏帐上升,平台的资金压力将会十分大。
实际上,已然有平台意识到了“先买后付”模式的风险。
2020年,One就早已严禁顾客使用其信用卡支付“先买后付”的消费,由于“此类交易承当着不可接受的风险”。
风控确实是一个问题。“先买后付”吸引的更多是下沉的用户,风险相对高,天猫要看芝麻信用分,拼多多要看陌陌支付分的缘由正在于此——虽说“先用后付”本身不是一个金融产品,但也要做一层风控。
没有芝麻信用、支付信用这样的信用系统做支撑,通常的互联网平台进军先用后付风险还是很大的。
还有在B端,店家之所以乐意支付佣金,是由于“先用后付”的服务宣称,可以借助平台的流量,提高销售额和用户存留率。与线下店家合作的平台则称,可以对商户进行培训,将线上流量转化为分店访客,周期性对存量用户进行激励,帮助商户执行如闪购、秒杀等营销活动等等。
但资金成本等决定了其对店家的服务费是很难降出来的。一旦店家觉得疗效不佳,性价比变低,或则有来自交行的更让利的活动,这么参与“先买后付”的积极性都会增加。
其实,并不是说完全不看好“先买后付”模式。
从国外“先用后付”模式也能见到,开通先用后付查询的是芝麻信用分或则陌陌支付分,门槛远远高于花呗、信用卡等金融产品。门槛低意味着才能覆盖的人群更广,这刚好切合了国外平台在走的“下沉策略”。
对瞄准下沉市场的互联网大鳄来说,“先买后付”模式似乎可以吸引一部分流量,但在目前国外的监管环境下,“先买后付”恐怕很难搅乱流量格局。
推荐阅读:
还木有评论哦,快来抢沙发吧~